您现在的位置:尊人生
花3分钟时间挑瓶好酒,用更多时间和妹子长久
2017.08.28
 
酒是男人和女人逃不开的话题,酒桌上的姑娘往往都会让整个饭局变得更暧昧也更迷人。如果你想俘获一个妹子的心,起码你得懂酒,当你花在挑酒上的时间越少,你和妹子相处的时间才会越多。
 
相信我,妹子更喜欢的肯定是懂酒的男人。比如你能清楚地给她讲出酒背后的故事,什么样的酒适合什么样的场合,法国葡萄酒到底好在哪里,总之,这是一篇写给葡萄酒入门者的救命贴,也是吸引妹子的指南贴。
 
Step 1 | 从看酒标开始
 
问题一:酒精度
 
 
这是最容易被我们忽略的细节,同时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。通常来说,葡萄酒的酒精度在 11°~15° 之间浮动,正是这种细微的差别,就能让葡萄酒的口感和味道差之千里。简单来说, ≤11° 的酒口感更偏甜,酒体轻薄、入口无压力; 12°~13° 的酒酸甜适中,属于“泛用酒”,一般不会出错; >13° 的酒则比较重口,看个人喜好了。
 
 
注意:酒精度的高低 ≠ 葡萄酒的质量好坏。通常来说,酒精度高的红酒口感更饱满、也就是“更厚重”,至于适不适合你,就看你的口味了。有些酒精度高的葡萄酒,浓烈呛人,风味却很寡淡。
 
建议:如果是日常佐餐、独自品味,选择中度酒。如果是请女神喝、朋友聚会,选择低度酒。如果要搞定未来岳父,老男人的爷们局,或者吃重口味烧烤,就选择高度酒。
 
问题二:产区
 
 
关于葡萄酒的产区,可以写一本超级厚的书。然而,今天我们不装逼,你只需要弄清楚两个问题: A. 这瓶葡萄酒来自哪里; B. 这个国家大致的气候如何。
 
每瓶葡萄酒上都会标明它来自哪个国家。如果它来自欧洲大陆(法国、德国、意大利、西班牙等),那就是“旧世界酒”;如果它来自美洲大陆或者南半球,就是“新世界酒”。
 
 
由于气候的原因,旧世界酒和新世界酒在口感上有明显的差别——旧世界气候偏冷,葡萄的含糖量较低,酿出来的酒偏厚重,香味偏向于烟熏、橡木桶、雪茄、巧克力等非果香味,换句话说是“更男人味”;新世界气候更热,葡萄含糖量高,酒也就偏浓郁,而且果香味很明显。当然了,各个国家内部也是气候各异,以上只是一个大概,不是绝对的标准。
 
至于某某著名酒庄什么的,这些名气更多是营销的结果,不是土豪不必考虑。
 
建议:新手可以从澳洲葡萄酒开始喝。澳洲酒产量不算多,但是平均水准绝对不输法国、意大利等传统葡萄酒大国,更重要的是价格比较亲民。而且,澳洲人不像旧世界,搞那么多逼格飞到天上去的名词,他们比较返璞归真,非常适合入门。
 
问题三:年份
 
 
葡萄酒真的不一定是越陈越香!重复一次,不一定是越陈越香!
 
给大家普及一个行业内的潜规则:一般来说,酒商从库存成本方面考虑,他们不会倾向于囤货,所以你能够直接买到的葡萄酒,多半都是近期刚刚投放到市场中的——其中有不少是刚刚灌装的年轻酒。
 
 
既然如此,为何我们能在货架上看到一些 2010 、 2007 甚至更早年份的酒呢?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橡木桶陈酿。通常来说,年份在距今 3 年以内的酒,很可能没有经过橡木桶陈酿; 3 年以上的基本都陈酿过。
 
陈酿会给葡萄酒增加浓郁度(辛香、咸香),但会牺牲掉年轻的芳香味(果香、花香),口味上属于一种取舍,就看你喜欢哪一种了。此外,3年内的酒也能有橡木桶味,取决于酿酒师的技术,所以千万不要一看到“橡木桶”就觉得这瓶酒一定好喝。
 
 
而且,葡萄酒真的不一定是越陈越香。根据葡萄品种、酿造技术、当地气候等等复杂因素的影响,有些葡萄酒更像“小鲜肉”,适合在它年轻的时候品味,放久了就过气了,当年再新鲜也没人问津;有些则像气质型男明星,越老越有味道,适合收藏。
 
建议:选择至今 3 年左右的酒,最不容易出错。 10 年以上的酒如果没有用柜子锁起来,要么它是清仓大甩卖,要么它就已经过气了,老去的小鲜肉……
 
问题四:名气
 
 
你一定听过拉菲。先不谈它的价格,拉菲一定适合每个人、适合每一种场合吗?当然不了。就像奢侈大牌很有格调,但你一定不会穿着它去运动一样。只有最适合你的酒,没有最好的牌子。
 
许多厂牌或者酒庄,都会有自己生产的入门酒,价格不会太贵,适合新手。此外,它们也会在某些时段主推一些酒款,相当于优惠大酬宾,可以考虑。不建议新手上来就直奔昂贵的名牌葡萄酒,它不一定适合你,你也不一定能品出它的价值。
 
 
建议:可以尝试一下新兴的独立酒庄产品,通常比较有个性,价格也不会太贵。分辨它们的最直接方式就是看酒标,通常现代化设计者就是独立酒庄的产品。
 
问题五:如何分辨假酒
 
 
避免买到假酒的最好方式,就是去进口超市或者专门的葡萄酒零售店买。在葡萄酒满天飞的今天,酒商要做生意很不容易,卖假酒等于砸自己牌子,他们不敢的。什么,你去烟酒店买葡萄酒?请不要自暴自弃……
 
国内灌装葡萄酒不等于假酒,但它与原瓶进口、贴上中文标签的葡萄酒还是有区别。特地在酒标上写着“ XX 国原装进口”的,本身就不值得相信。如果你不确定,可以研究一下葡萄酒的条码,如果开头是“ 69 ”,那它基本就是国内灌装货。
 
下面的“条形密码”,大家可以熟记在心,不怕被骗:
 
(图片来源:知乎)
 
有一个普遍的误区是,葡萄酒很贵,几十块钱的都是假酒——没这回事。至少在一线大城市里,进口葡萄酒不会很贵,许多葡萄酒的价格都在百元以内。一句话,正规渠道买到的葡萄酒,基本没有安全问题。
 
建议:有条件就去专门的店里买红酒,没条件就上网买,亚马逊等电商平台是值得信赖的。
 
问题六:国产葡萄酒好吗
 
 
大部分不太好,但也有非常优质的存在。新疆和宁夏部分酒庄出产的葡萄酒是得到国际认可的,大家不妨尝尝看~
 
解决一些心理误区
 
误区一:喝葡萄酒要小口抿
 
 
小口抿?我听见了酿酒师们心碎的声音……他们耗尽了心血,就是想让自己的酒变得柔滑顺口,让你大口吞咽时非常愉悦,现在你竟然一杯酒要喝一顿饭?!葡萄酒不必像廉价啤酒那样猛灌,但也可以大口一点喝,让单宁的感觉充满你的口腔吧。
 
误区二:葡萄酒开瓶之后要一次喝完
 
 
开瓶之后,葡萄酒就会开始流失味道,快点喝完最好,当然喝不完也没关系,把塞子塞回去,放进冰箱,一周之内喝掉就行。放了几天的葡萄酒会变得不如刚开瓶时好喝,但它还是葡萄酒,不会一下子变成葡萄醋的……如果你觉得不好喝了,可以拿来做菜,或者加点香料做成热红酒。
 
误区三:葡萄酒一定要醒酒
 
 
这个问题,全世界的酿酒师和品鉴师有着巨大的争议。有人认为要看品种,有人认为要看饮用环境,有人认为葡萄酒根本不需要醒,刚开瓶是一个阶段,开瓶半小时后一个阶段,一小时后又是一个阶段……总之,你愿意的话可以放在一边让他醒,不愿意的话直接喝吧,喝酒这事没什么绝对标准,你高兴就好。
 
误区四:喝葡萄酒一定要用高脚杯
 
 
其实吧,酒好不好喝,心情最重要。专业的酒杯能够帮助酒本身发挥它的优势,然而你毕竟不是专业人士,不必事事苛求这种细节。酒是拿来喝的,不是拿来装逼的,情之所至,对嘴吹瓶子也是很爽的。
 
误区五:葡萄酒要有挂杯才好
 
 
所谓“挂杯”,就是葡萄酒会附着在杯壁上、缓缓地往下流,看上去就像挂在杯子上。多年来,挂杯一直被装逼犯们神话了,仿佛葡萄酒不挂杯就不对……然而事实是,现代葡萄酒基本没有不挂杯的,而且挂杯挂得非常明显。
 
简单科普一下,挂杯现象源自液体本身的表面张力,越浓的液体就越容易挂杯,不信你拿蜂蜜或者墨汁试试。早期人类的酿酒技术不过关,导致有些葡萄酒很稀薄、像水一样,让挂杯成为葡萄酒好不好的标准。现在技术早已革新,还拿老标准衡量新事物,本身就不对吧?
 
误区六:葡萄酒法国最好
 
 
这是一种很奇怪的印象,正如许多国人认为“最好的啤酒在德国”一样(其实公认的啤酒第一名是比利时)。法国的葡萄酒整体水平不错,然而全世界出产葡萄酒的地方很多,法国隔壁的西班牙、意大利,甚至你们没听过的格鲁吉亚、罗马尼亚,以及众多新世界国家,出产的红酒都不比法国的差。
 
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,葡萄酒好不好,只有你亲自喝了才知道。真正懂葡萄酒的人,不会玩简单粗暴的二分法,也不会玩“ XXX 最好”的标签化思考——这都是忽悠,却有很多人跟着瞎起哄。
 
误区七:软木塞比螺旋瓶盖好
 
 
又是一个奇怪的印象,好像螺旋瓶盖会让葡萄酒显得很廉价?众多厂商表示我们冤呐……举个例子,新西兰酒因为产量的问题,均价比较高,但它经常被认为是便宜货,因为它多半是螺旋瓶盖。澳大利亚著名品牌奔富,在欧美市场以螺旋盖为主,为了中国市场特别做了软木塞版本,生怕卖不出去——但是奔富的酒真的很棒。
 
这就叫印象病。有些酒厂不用软木塞,因为软木塞本身有味道,可能会感染到葡萄酒纯净的果味——这一点在新世界强调自然果香的葡萄酒上体现的尤为明显,所以许多新世界酒厂会摒弃软木塞。一个很简单的类比问题:穿奢侈品牌的人,一定就有品位吗?
 
误区八:葡萄酒兑雪碧很土鳖
 
 
有一种葡萄酒喝法叫 Sangria ,红葡萄酒 + 果汁 + 汽水 + 利口酒或白兰地,起源于新世界;另一种喝法叫 Calimocho ,一半红葡萄酒 + 一半可乐,倒入加冰块的烈酒杯中,起源于西班牙;还有一种喝法叫 Limo-Rouge ,红葡萄酒 + 柠檬汽水,在法国的夏天很受欢迎。你没看错,你们觉得很高端的法国人,也往葡萄酒里加雪碧。
 
 
对于一瓶品质不算特别好的葡萄酒,或者是一瓶便宜的葡萄酒,你乐意怎么喝就怎么喝。如果它是一瓶还不错的酒,或者是一瓶有点贵的酒,加雪碧确实有点暴殄天物。然而话又说回来了,喝酒不是仪式,没那么多繁文缛节;我们崇尚智识而随性的生活态度,只有把自己从无谓的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,你才能拥抱真正的生活。
 
所以,只要你高兴,加点雪碧有何不可以?
 
编辑:Davinci    来源:时尚先生